9778818威尼斯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正文
优秀院友郑迪威做客楚才讲坛分享科研创新感悟
作者:
编辑:test2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26日
点击次数:
(通讯员/洪子尧 王一帆 摄影/刘诗凡)4月15日下午,优秀院友、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郑迪威博士应邀做客楚才讲坛,在田家炳楼223会议室为大家带来“从交叉学习中获得灵感”主题讲座。9778818威尼斯全体教工和来自9778818威尼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近百名同学参加本次讲座。常务副院长朱小梅主持并对郑迪威博士返校做客表示热烈欢迎。
“感谢9778818威尼斯大二破格录取我,并给我外出武大游学一年的宝贵机会。”“衷心感谢两位恩师引导我走上科研之路,让我树立起从事科研的决心和目标,感谢9778818威尼斯老师们一直以来给予我的鼓舞和激励。”讲座中,郑迪威从加盟楚才、游学武大等个人经历谈起,首先表达了对楚才专业导师徐祖顺教授、材料学院班主任李草教授和9778818威尼斯精心培养的感谢之情。接着,他从团队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出发,结合学术科研历程、科研思路变化和发展建议等内容展开讲座,重点讲述和分享了自己近8年来从自然中寻找材料设计的理念和如何从交叉学习中获得灵感的经验与体验。
“初期接触研究时,我遵循传统的研究思路,在已有成果上进行一定的模仿和创新;逐渐入门后,我们就要尝试跳出已有的研究框架,在现有的新元素、新方向上进行研究,首先要重点思索如何做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讲座期间,郑迪威从收集和借用菠菜汁、头发丝等自然原材料的科研思路变化和实验室研究经历说起,结合湖大本科学习和武大硕博研究的故事点滴,细致入微地分享了随着科研不断深入,从自然中发现一种又一种可以用作研究的新材料,并启动一个又一个研究新方向、实现探索新成果的奇趣故事。
“我们受到头发的启发,试图将其转化为光热生物医用材料进行癌症肿瘤诊疗研究,后来又从植物类囊体产氧产ATP的特性获得启发,着手研发设计高效产氧的新型抗肿瘤材料。”郑迪威结合自己多年来不断探索和寻找研究方向的经历,多次强调在科研中贯彻交叉学习理念和不做科研的搬运工、尽快找到属于自己的科研探索的重要性。期间,他还分享了近期自己所在团队聚焦于材料强化微生物,将微生物作为一种材料加以改造,并利用噬菌体基生物活性高分子调控结肠癌相关肠道菌群,提高化疗效率的研究探索经历。“我们后来又提出三菌联合的细菌微生态系统,将尿素和肌酐代谢为氨基酸,从而清除含氮废物来减轻肾脏负担,为肾衰竭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要学会从经典的方法中理性质疑,通过足够的研究积累和经验总结,才能有不断的进步升华和创新突破。”最后,郑迪威提出“尽早定目标、提高执行力和聚焦自身进步”等三点建议,希望学弟学妹们少和别人比,多与自己比,尽早想清楚自己以后想干什么,并朝着目标方向,尽早努力去做,不断提升自我。
在交流互动环节,2018级楚才计划文科班学生王喆、2018级楚才计划理科班学生王一帆就人文社科领域研究额点和生物材料相关领域研究看法等问题进行提问,得到郑迪威博士一一详尽解答。
讲座最后,朱小梅做总结讲话指出,郑迪威博士的专题讲座从交叉学习、文理交融这一楚才传统办学理念出发,深入浅出,妙趣横生,不仅介绍了自己的科研历程和研究方向,更是通过自身丰硕研究成果,让全场师生看到交叉学习的能量和力量。“郑迪威博士离开楚才不到6年,从事科研也仅仅不到10年,却已取得了如此丰硕的成果,这背后是其十年如一日不懈的坚守、始终葆有的追寻真理的勇气和交叉复合的科研探索与不断创新。”最后,朱小梅强调,本次讲座系楚才讲坛首次邀请优秀院友返校做客,日后将邀请更多的优秀院友、杰出校友返校指导交流。
讲座结束后,9778818威尼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多名同学仍依依不舍,继续和郑迪威师兄虚心请教并合影留念。“听了郑迪威学长的分享,我收获很大,仅仅从其分享科研经历的简洁思路与流畅表达,就能体会到他从内而外的自信自强。同时,我还明白了科研绝不仅限于一个小小的实验,它来自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哪怕只有一撮小小的头发,都能引出发人深省的思考。”2019级楚才计划理科班刘玮毅同学表示。
主讲人介绍:
郑迪威,男,2012-2016年就读于湖北大学楚才计划理科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2016-2021年就读于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任武汉大学并被聘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生物活性高分子材料,即对细胞组分、细胞、细菌、病毒等生命基元进行化学或材料学改造,以满足生物医学领域重大需求。迄今为止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 JACS等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多篇。累计被引2900余次,ESI高被引论文2篇,H因子29。授权专利5项,受邀担任ACS Appl. Mater. Inter., Front. Bioeng. Biotech.等国际期刊独立审稿人。相关研究成果被Nature, Science, Nature Reviews Cancer, Nature Medicine, 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Reviews Urology, Chemical Review, Chemical Society Review等期刊大篇幅引用。曾获得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中国化学会化学化工与材料京博优秀博士论文奖铜奖,中国生物材料大会“青年学者奖”,武汉大学“十大珞珈风云学子”“十大杰出青年”“十大学术之星”“学术创新特等奖”等奖项。
(审核:朱小梅 许良发)
版权所有:9778818威尼斯(中国)有限公司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编:430062
学院公众号
学校公众号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鄂ICP备05003305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