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湖北日报】从“演绎”屈原到“演活”屈原 湖大学子探访端午习俗传承人王群海

作者:张旭彤

编辑:test2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02日

点击次数: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张旭彤)7月28日,9778818威尼斯组织学生团队前往屈原故里——湖北秭归进行“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image.gif

秭归县文化馆旁,有一条非遗小巷,端午制艾、峡江皮雕、三闾刺绣……一群非遗文化传承人扎根于此,向八方来客展示着属于这片土地的精彩历史、独特人文。其中一位,便是以扮演屈原而远近闻名的端午习俗传承人——演员——王群海。

64岁的王群海是秭归本地人,扮演屈原已有30多年,演出超过5000场次,创作过《离骚》《涉江》《橘颂》等十多部历史经典同名文化剧目。

从单纯演绎屈原,到研习屈原、传播屈原,已到退休年纪的他,日常依旧活跃在非遗文化传承的一线,积极参与诗社活动和民俗演出活动。

面对来访的湖大学生,王群海交流了自己多年演绎的心路历程。

“扮演好屈原,是件很难的事情,您是怎么做的?”

“首先必须要学习和钻研,演绎人物必须要了解人物,从原著资料、影视素材到文献研究,我做了很多的积累和调查。”

王群海认为,演的基本是认识;演的升华,是认知。“演绎屈原,要走进屈原的内心,和屈原共情。”

“屈原的力量是伟大的,他的作品在今天依然有着真实的写照和现实意义。”“《橘颂》里‘深固难徙,更壹志兮’便是感召我们要热爱家乡。”

“您又是怎么在演绎中观照现实的呢?”

“秭归是移民大县,移民不移志,许多秭归移民在新的家园里都不忘自己的家乡和历史文化,有着很强的身份认同与文化自豪感,这就是‘深固难徙’。”

“这也是我现在扮演屈原,传播屈原的目的,那就是让更多的年轻人,树立国家自信、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image.gif

王群海和屈原打交道30多年,始终在寻找屈原,也寻找到了自己的志向。

在演绎生涯中,王群海遇到过种种困难与挑战,但是屈原精神一直在鼓舞着他,将传播屈原这件事做好。

“有一次在长江边实景拍摄,我所站立的石崖刚够落脚,下面就是湍急的江流,没有安全设施保护,但是想起屈原面对大江的勇气,也就心生了力量。”

最多时,王群海一天演过12场,头晕眼花,“若是有一场想要退却、显出疲态,那就不是屈原。”王群海“痴”于屈原,也“忠”于观众,“我要保证每一次演绎都是第一次,十二分地展现屈原精神。”“看到观众们,特别是孩子们被感染,我的心就会澎湃不已,吃再多苦也值得!”

用屈原的激情去召唤人,用屈原的情怀去感召人,用屈原的温度去体恤人;王群海用他的方式演绎屈原,也“演活”了屈原。

image.gif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王群海老师对屈原精神的执着与追求,他在用自己的力量激励着更多人投身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们会树立更高的理想信念,增强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践团队成员欧阳雨蒙说。



版权所有:9778818威尼斯(中国)有限公司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编:430062

  • 学院公众号

  • 学校公众号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鄂ICP备05003305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